初识王铎

2019-03-12 12:44 18092人阅读 2人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初识王铎

[复制链接]
蓝洁儿 发表于 2019-3-12 12: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初识王铎

          3月10日偃师一行研学踏青游,寻访王铎陵一站心情突然就沉下来!
          如果不是有人引导真是难以寻踪觅迹,从龙海铁路下一个涵洞旁边手脚并用爬上去,铁路边一块残留的碑基和一对高大的石马显示这里曾经是个规模不小的墓冢,除此之外再无其它。下来顺着小路走上几百米,路口一边散落一块碑冠一边散落一块赑屃,看风格和气势与前面所见石雕非常吻合,应该也是陵墓之物。接着寻游到附近的九公庙,一进庙门在右边的墙角下竟然发现一石像,显然又是王铎陵墓之物,只能从一路上这些遗散零落之物想象王铎陵园之貌,也真是不知该何为道了!
          顺治二年(1645年),豫亲王多铎克扬州,福王走芜湖,留王铎守江宁,铎同礼部尚书钱谦益等文武数百员出城迎豫亲王,奉表降,寻至京候用。福王走了,而此时的王铎,成为清军诏安时的“榜样”,百姓唾之。后被清朝当作教化民众之“二臣”,当局唾之,从此名裂天下。政治、舆论无情地碾压着他的一切。
          我们可能永远都无法尽知“跪降”的王铎曾经多么挣扎与彷徨的内心世界,他多么想以名节殉国,但是,屠城还是保命?一人的家好当,身后有千千万万民众,又该如何?生逢乱世一人之为好作为,身系众生难自全。同样是身处乱世之秋,如果说杜甫是悲情的,那么王铎就是悲壮的,无奈做了二臣,余生也许忍辱负重了,死了还得提防被人挖坟掘墓。有学者称,王铎墓不一定在我们寻访的地方,据传出殡那天是四门出棺。有言葬偃师、有言葬拟山园、有言葬双槐,还有言真棺就没有出门,葬于王家后花园。但是防不胜防,不知道是有心还是无意,陇海线硬是把王铎压在身下。王铎应该是把前后事情看得很明白,背负千古骂名换万千民众得救,此后只潜心修炼书画再无其它,据说《 拟山园帖》是王铎晚年汇聚自己的得意作品而编就的。他曾嘱咐儿孙说:“我一生别无所成,唯有书法一道小有所成。待我死后,可寻觅良工,将这些作品一一刻石镶置于中室四壁,传留后世。倘子孙后代有衣食不足时,亦可拓卖字帖,以济温饱。”王家后世子孙果然可以此道谋生,可见王铎本人对自己书法的自信及对后世子孙的担忧多么具有前瞻性:这一跪无怨无悔,这一跪从此难做人,这一跪后世子孙皆蒙尘,这一跪……即便如此王铎也是先国后家,跪的时候想的是民众,死后才为的是家,此举不是明明白白的告诫家人:为国为民蒙羞无怨无悔,子孙后代也要做好默默承受的准备,一旦得人诟病难以度日也好卖字过活,不可抱屈喊冤,做人做事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中间对得起自己良心即可!
         在王铎心里,也许真的是:哪有什么风华绝代,只是跪着也要把字写绝。
          蓝洁儿2019-03-11
洛阳大剧院 发表于 2019-4-18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尽管王铎因其“书品”等文学艺术上的造诣而名声远播,但贰臣的“人品”污点却成了后世几百年人们攻击他的有力口实。贰臣指的是在旧朝投降后,又在新朝做官的人。历史上对贰臣从来没有好的评价,不管你成就如何之大,一旦列入贰臣之列,在中国传统的以忠孝节义为根本的儒家社会中,必然留下千古骂名。贰臣一词古时就有,而真正把这部分“贰臣”们专门划分出来并为其撰写《贰臣传》的,就是乾隆皇帝。乾隆时期,清朝已历百年,其统治已经非常巩固。在这种情况下,乾隆为了进一步巩固统治,缓和民族矛盾,瓦解汉人对满人“夷狄”的民族意识,达成统一思想,在大力表彰明末清初因抗清遇难的明朝官员的同时,下令编纂《贰臣传》。乾隆指出:这些贰臣们“遭际时艰,不能为其主临危授命”,实在是“大节有亏”。以“忠君”的标准衡量,他们是不完美的。对于那些在降清后功勋卓著的,列入《贰臣传》的《甲编》中,而那些碌碌无为的降清之吏则一律划入《乙编》。乾隆对王铎比较反感,他评价王铎说:“在明朝就得了不该得的高官,在本朝建立之初,率先投顺,大节有亏,简直不齿于人类!”如此,乾隆的上谕一锤定音,王铎彻底被烙上“汉奸”、“败类”的骂名。后来,朝廷又借敕编《四库全书》之际,查毁了王铎的全部书刊。

王铎降清、仕二主,历史无情给他钉到了“汉奸”的耻辱柱上。历来有些研究者因怜其才华,而为他的降清做出了好多注脚和开脱。其实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这是一个不争的历史事实。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和巩固起来的。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某些所谓“国”,是有不同的涵义的。历史上这些所谓的“国’,有的是指某个民族国家,有时是指以汉族统治阶级为主所建立的一个王朝,或者只是同一民族所建立的不同政权。王铎的的确确是背叛了明朝而降清了,这是不争的事实。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人生的这个污点无论如何是擦之不去的。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因为王铎在艺术上的伟大造诣就抹杀这历史的本来面目,无需为这样一个政治的“糊涂虫”翻案。反之,我们也绝不能因为他的人生缺陷而忽视他在文艺史上的丰功伟绩。

沙发 2019-4-18 14:43 评论 收起评论
lyytwwl 发表于 2019-4-23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王铎故里,值得一看
板凳 2019-4-23 10:16 评论 收起评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回顶部 发新帖 找站务
投诉与建议快速响应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登录更方便
移动端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朋友圈